2022年1月23日 星期日

成人人工電子耳說明會及病友分享

感謝院方及社服詹小姐的協助籌劃今早人工耳蝸病友會直播活動,更感謝孫老師及病患郭先生犧牲假日休息時間參與講解跟經驗分享,讓今天的活動順利播出圓滿結束!

2022年1月21日 星期五

小耳患者植入骨橋602,開頻搭配最新款Samba 2聲音處理器

今天對黃先生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經過骨橋植入術後兩星期之傷口恢復,今天搭配奧地利MEDEL最新款聲音處理器Samba 2,在聽力師的專業開頻下,重新享受這正常美妙的聲音世界! 

黃先生對於聲音的清晰度及聽覺舒適度大表滿意,在此,希望這個人工聽覺植入物能夠繼續陪伴他度過往後的美好人生!


2022年1月6日 星期四

2022年1月2日 星期日

台灣長庚醫療全球華人首選 耳道重建成功獲新聲

 文章出處:http://www.chang-gung.com/case1.aspx?rows=8&page=36&id=304&mid=13&bid=2

向上帝借來的38分貝能量,送給山東威海的小姑娘,希望永遠不用歸還!」―耳鼻喉科詹凱傑醫師

七歲的梅梅(化名)來自中國山東威海市,出生即患有左邊小耳症,不僅外觀畸形,耳道也發育不全。一般人的聽力水準在25分貝以下,而梅梅的左耳只能聽見65分貝以上的聲響,一般正常的說話聲量都聽不見,所以一直以來都必須依靠右耳的聽力。為了讓梅梅也能有個平凡的人生,梅梅的父母親廣搜國內外醫療技術後,選擇了長庚紀念醫院的小耳症專家團隊:陳潤茺醫師與詹凱傑醫師,並於2014年10月帶著樂樂來台就醫。
耳鼻喉科的詹凱傑醫師首先為梅梅進行聽力評估與電腦斷層掃瞄。在滿分10分的聽力測驗中,梅梅出乎意料地拿到了9分,代表她本身的條件非常適合做人工耳道手術!梅梅的父母這才下定決心,讓梅梅在原定的外耳重建手術之外,再加上做人工耳道,給梅梅一個「聽見」更多采多姿的世界的機會。

耳道重建的手術,係由詹凱傑醫師主刀。詹醫師表示:「有些孩子會想去開人工耳道、耳膜、聽小骨重建,但這個手術不是很容易掌握,因為每個人的發育程度和術後的成果都有很複雜的因素。」手術複雜而艱難,耗時超過十小時,但在詹凱傑醫師與陳潤茺醫師攜手合作之下,成果十分理想。梅梅的術後復原情況更是良好,自術後第二天開始,便不用再依賴點滴和藥物;更令人驚奇的是:梅梅的患耳聽力從術前的65分貝,改善到了28分貝,整整進步了37分貝!在手術的隔天,梅梅就已經能用患耳與姥姥通電話!爸爸說「挺滿意的」,讓梅梅動這個手術非常值得,也直稱這是「上帝的祝福」。

看著孩子耳道重建後輕鬆、聽力也大幅進步,整個家庭生活品質提升,梅梅的父母真心表示,台灣除了醫術好、收費公道,語言也跟大陸沒有隔閡,醫患關係更是讓人感到不可置信的親近。在國際醫療中心廖個管師一路協助之下,就醫過程輕鬆、常常可以感受到溫暖,兩位專家級醫師用心對待病患、毫無排場的親民作風,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梅梅的媽媽說道:「對比我們國內的醫患關係,來台灣,我們感覺台灣這邊太親民了,態度特別、特別地好,服務也沒法兒說;太有差別了。」爸爸則回憶道,出院後,有次在清梅梅的耳道時稍微出血,有將這件事告知廖個管師。沒想到在個管師通知詹凱傑醫師後,詹醫師就在開車回林口長庚時順道來旅館,查看梅梅的狀況!爸爸強調:「詹醫師從桃園開車過來路過,就到長庚會館看梅梅,一點架子都沒有。像國內這種教授級的,想要有這種待遇是想都別想。感覺這事跟國內差距很大!」梅梅的父母此次充分感受到長庚醫療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

耳道重建手術的成功,為梅梅一家人帶來希望;再過半年後,梅梅還會回到林口長庚接受外耳重建手術。我們相信,屆時,樂樂會找回她值得擁有的完整耳朵,並一路健康快樂地長大。


皮下植入型骨導助聽器(骨橋) 助小耳症患童復聽

文章出處http://www.chang-gung.com/case1.aspx?rows=8&page=30&id=2017030910192305508&mid=13&bid=2

 當居住在大陸江南的7歲小男孩小帆(化名)剛來到台灣長庚醫院就診時,給人第一眼的印象相當自然,看起來模樣相當聰明可愛。不過在長庚的個案管理師與他接觸交談之後就發現,小帆因為出生時先天右邊小耳症只有小小的耳道,因此聽力較弱,從小需要藉由配戴助聽器才能把聲音聽得更清楚。但是當小帆一天天長大,也開始在學校接觸到其他小朋友,有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問他「為什麼你耳朵跟我不一樣?」。同時,小帆的媽媽也觀察到孩子的聽力無法正確定位聲音來源,開始擔心小帆未來語言學習或是與朋友相處上出現隔閡。


小帆媽媽的憂心是有道理的,因為除了無法正確定位聲音來源,讓小帆生活受到影響之外,也因此與人溝通較為吃力,日子一久,小帆也開始感受到別的小朋友與他交談不順時產生的不耐煩,個性因此漸漸地開始沈默寡言了起來。


小帆的媽媽發現孩子的心情,決定要尋求最好的醫療資源改善小帆的聽力與生活品質,在不斷尋訪與蒐集資料後,想替小帆裝置植入型骨導式助聽器,但是傳統的骨導式助聽器植入體部分曝露於頭皮,需要長期照護,部分患者在術後還可能產生植入體周圍皮膚發炎問題,讓她十分擔心。最後透過朋友的介紹,得知台灣相關的醫療品質及技術首屈一指,而且長庚醫院有一款最新的皮下植入型骨傳導聽力重建系統-骨橋,可以將助聽器植入體完全覆蓋在頭皮下,術後護理手術部位簡易不需長期照護。加上來台灣就醫可以用中文直接溝通,環境最為親和,小帆媽媽義無反顧地決定帶著孩子來到台灣動手術。



個管師貼心協助 減緩患者家屬焦慮心情

到了台灣,雖然小帆和媽媽在語言上沒有隔閡,但是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環境難免充滿著焦慮及擔心。不過他們在長庚醫院就醫過程中,除了有專精耳道閉鎖重建手術及骨導型助聽器植入的詹凱傑醫師詳細解說骨橋手術,以及國際醫療個案管理師們的貼心協助母子兩人的生活需求,小帆和媽媽兩人內心裡的慌張馬上減緩了許多。而且從小帆經歷了手術、手術後疼痛、住院到出院,媽媽心疼小帆卻常常覺得無從幫忙起,這時經過病房護理人員的協助指導照護方式,小帆媽媽漸漸不再擔心,轉向積極正面的學習心情。在眾人的細心照護下,短短的5天之間,小帆的手術傷口癒合狀況很好,也就順利出院。手術後回診,也沒有明顯合併症狀況,因此就先回到浙江和家人團聚。


過了3個星期,小帆和媽媽又回到台灣長庚醫院,要將助聽器開機並且進行聽力評估。當開機的當天,小帆發現可以聽到的聲音更清楚明確,也更可以精確辨別聲音的來源,驚奇的心情明顯地表現在臉上,讓在場醫護人員及個管師都印象深刻。而小朋友開心,媽媽也就跟著放心,小帆聽力改善變得更愛說話,更愛跟同年的小朋友一起溝通玩樂。這樣的狀況讓小帆媽媽充滿著萬分感動,不停地謝謝詹醫師及國際醫療團隊,讓小帆從此開啟了更敏銳的聽覺感官,也給他們在這次就醫過程中如此放心及開心的體驗。

耳道閉鎖重建聽力 迎接快樂小學生活

 文章出處http://www.chang-gung.com/case1.aspx?rows=8&page=3&id=2021052009273784753&mid=13&bid=2

今年6歲來自河南的Y小弟是一位右側小耳症患者,除了外觀上另一側的耳朵有顯著差異,他的耳道也發育不完全,所以都需要靠健側左耳的聽力,所幸成長過程中,在一般生活上並沒有早成太大的影響。


然而,今年暑假過後,Y小弟就要上小學一年級了。由於Y小弟的右耳聽力只能聽見70分貝以上的聲音,爸爸媽媽擔心他上學之後聽力的關係,造成學習上吃力以及學校的團體生活受到影響,決定帶他到台灣長庚醫院接受聽力重建-耳道手術。耳鼻喉科詹凱傑醫師先為Y小弟安排的電腦斷層檢查及聽力檢測,在回診聽取報告的時候,詹醫師表示Y小弟術前評估只有5-6分,在耳道手術後,聽力的改善並沒有太大的差異甚至是沒有改善。


聽到這個結果,爸爸媽媽並沒有氣餒,討論之後還是與詹醫師表明決定手術的心意。媽媽說就算是只能改善一點點的機會也要去嘗試,希望Y小弟能像一般的小朋友一樣用2邊的耳朵去聽東西,那怕右邊的耳朵聽力差一點點。在術前與詹醫師充分的溝通之後,詹醫師為Y小弟做了耳道重建的手術。手術過程雖然漫長煎熬,但是詹醫師跟媽媽說手術非常順利及成功,接下來就是等傷口恢復差不多的時候再安排一次聽力測驗,就會知道聽力進步的狀況。


手術後,在詹醫師門診拆下右耳敷料的時候,Y小弟跟媽媽說:「媽媽,2邊的聲音好清楚喔!」聽到Y小弟的話,媽媽激動興奮的心情溢於言表,也一直期待著最後的成績發表。Y小弟的傷口也恢復得很順利,很快就到了術後聽力檢測時候了,在詹醫師門診聽取報告時,詹醫師告訴媽媽,Y小弟的聽力檢查從原先的70分貝降到與一般人一樣的20分貝的時候,媽媽激動的表示,這是給Y小弟最好的禮物,接下來就是迎接今年秋天快樂的小學生活了。

聽力障礙蒙蔽生命 骨橋助聽器奏響生命樂章

 如果我們過去習以為常的小聲音都聽不到了,例如腳步聲、敲門聲都聽不到,更別說是和別人講悄悄話,這樣的生活您能想像會有多困擾嗎?或許你我無法了解,但是來自西安的歐陽先生卻有很深的體會。歐陽先生是一名雙側小耳症患者,他從出生開始,對世界的感受就和其他人不同,他聽得到馬路上汽車喇叭這種較大的聲音,但是只要聲音小一點,他就都聽不見。


為了改善這種狀況,他曾在六歲時接受了雙側耳道手術,但是開好的耳道很快就發生閉鎖,之後因為聽力障礙,他上課總是坐在第一排,但就算這麼近,還是無法聽清楚老師的教學內容。聽力讓他跟不上一般人的學習腳步,因此求學過程比其他人崎嶇,但他不氣餒,更加倍用功,終於完成大學學業,還考上了教職。


工作之後歐陽先生察覺,雖然他已經習慣了「聽不清楚」的生活方式,但是若要以老師為職業,聽力的問題不能馬虎,應該要再做處理。因此26歲那年,他戴上頭帶巴哈助聽器,一瞬間聽見了很多以前沒聽過的聲音,馬上感覺這個世界清晰了很多,終於不再擔心因為聽不清楚別人的談話而感到難受。他在西安的主治醫師建議他進一步做植入式巴哈助聽器,術後他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聽得清晰讓他整個人更有自信,更樂於交際,也更願意走出家門去感受生活,工作更順利了很多。


可惜好景不常,歐陽先生植入體周圍皮膚經常有感染的困擾,嚴重時甚至會流膿血,傷口腫痛,後來連巴哈外機都無法佩戴,聽不清楚的困擾彷彿夢魘再度出現,讓他心情大受影響,又開始封閉他的心,漸漸減少外出。


植入骨橋式助聽器,恢復聽力生活更自信

由於聽力問題再度嚴重影響他的生活和心情,讓歐陽先生決心要找到解決的方法,終於在不斷地搜尋和搜集資料的過程中,他得知鑽研小耳症聽力重建技術已有十餘年經驗的長庚醫院耳科主任詹凱傑醫師在廈門看診,他看到了新希望,立刻預約了廈門長庚特別門診進行諮詢。


詹凱傑醫師對C先生病史及現況進行檢查,並和他討論幾種不同的手術方案,最終建議先由整形外科高煌凱醫師將原來的巴哈植入鉚釘去除,進行疤痕修復,之後再由詹凱傑醫師接手,在同一側植入骨橋,一次手術解決兩個問題。歐陽先生大為振奮,當下就與詹凱傑醫師約好到台灣進行手術的時間,簡單收拾行囊以後就飛到台灣來進行治療。


為了追尋健康來到台灣,歐陽先生沒有失望,他的手術過程非常順利,術後醫師每2到3天就為他檢視傷口,也教導隻身在台的C先生如何自己照護傷口以預防感染。雖然因為先前的治療使得耳後皮瓣遭到破壞,較易淤血且恢復較慢,但是耐心絕對是值得的,在傷口慢慢穩定後,進行助聽器的調頻,清晰聲音再現的那一刻,讓歐陽先生再次展露微笑。


歐陽先生滿意地說,相較於之前的巴哈助聽器,骨橋助聽器音質清晰、配戴舒服,洗頭、游泳都不需要擔心。此外,骨橋外機非常輕便,戴一整天也不會感到不適。他表示,骨橋會根據環境音的變化隨之改變,例如從安靜環境到嘈雜環境中,周圍環境噪音會降低,不會不舒服,高音音頻尤其好,例如以前聽到小提琴或笛子的聲音,助聽器就會吱吱叫,但骨橋就沒有這個問題;而以前戴巴哈助聽器到餐廳吃飯聊天也經常會因為周遭杯盤碰撞、咀嚼等干擾聲音過多而聽不清楚同桌友人說話的聲音,現在這些問題都不存在了。


科技的進步,再加上先進的醫療技術,讓歐陽先生在工作與生活上更加輕鬆自在,不僅教學過程更加順暢,下班後他也可以享受和朋友一起邊吃飯邊聊天的快樂,有空時可以到音樂廳輕鬆地聽場音樂會,也可以聽得到呼呼吹過的風聲,他頻頻感謝詹凱傑醫師及長庚團隊,讓他能夠清楚地聽見世界,和一般人一樣享受人生的精彩樂章。http://www.chang-gung.com/case1.aspx?rows=8&page=1&id=2020020510114866851&mid=13&bid=2

孩子不聽話?啊…是耳硬化症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9/351563

2014-09-23 12:47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爸媽說話妳都不想聽?」原以為是青春期女兒叛逆,後來才發現,原來女兒跟母親一樣罹患「耳硬化症」、聽力受損。經過手術,兩人都逐漸恢復聽力,親子關係也大大進展。



43歲的林女士多年前發現越來越聽不清楚,被診斷為中度聽障,但她覺得配戴助聽器不舒服也不好看,不想戴助聽器。但也因此,她與同事、親友溝通困難,人際關係緊張,連青春期的女兒都不愛跟她說話。但林女士的先生發現女兒看電視的音量越來越大聲、講話很用力,才驚覺親子溝通不良,不是因為女兒正值叛逆期,而是她聽力不好。




林女士和女兒進一步到醫院檢查,發現兩人罹患遺傳性的耳硬化症。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詹凱傑說,耳硬化症是指中耳聽小骨周圍硬化,造成聽力漸進性喪失,雖與遺傳有關,但母女都罹病的案例並不多見。治療方法是鐙骨手術,鐙骨是聽小骨之一,也是人體中最輕的小骨,利用顯微手術,將鐙骨「開窗」後,植入人工活塞,就可以讓聽小骨恢復傳導功能,將聲音傳入內耳。




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蕭安穗說,耳硬化症與基因相關,歐美人較常見,平均每年可見數千例,而東方人病例較少。通常患者在20至30歲時,開始漸進性聽力喪失,偶見幼童案例,患者可能會伴隨耳鳴,三分之一患者有頭暈症狀,由於患者耳膜完整無缺,也沒有發炎、受傷病史,一開始不易察覺,就醫檢查多已喪失大部分聽力。




耳硬化症的檢查不困難,蕭安穗說,由理學檢查即可發現,經由手術可逐漸恢復聽力,有1%的機率,患者在術後仍無法恢復聽力,甚至聽不到。




詹凱傑說,林女士和女兒經討論後,決定先動單側耳手術,術後聽力都恢復到正常值。她們現在享受可以講悄悄話的「幸福」,也評估另一耳是否要接受手術。詹凱傑建議,若發現聽力有問題,最好盡早就診,做聽力檢查。

耳硬化症鐙骨手術

 耳科門診填寫聽力殘障手冊是例行公事,每年總是會遇到幾例雙側耳硬化症配戴助聽器後,來填寫更新殘障手冊才得知本身患有此病。 我總是雞婆多問幾句詢問病史後, 發現病


患鮮少知道可以用手術治療矯正聽力, 有人甚至放棄人生足不出戶。 當病患得知開完鐙骨手術後聽力改善可能無法繼續領取殘障手冊, 大部分人還是願意開刀, 畢竟助聽器的使用還是給生活帶來一些不方便 。 otosclerosis, hearing aid fitting

運用骨橋( Bonebridge implantation)植入改善小耳症聽力:林口長庚40例經驗

 小耳症發生率約有3000至5000之一,主因是胚胎生長期間不明原因造成外耳與中耳停止發育,患者出生後除了不等程度外耳畸形外,也因耳道閉鎖或狹窄造成中重度的聽力障礙,尤以雙側為甚,可能造成語言學習困難及學習嚴重落後。而單側患者主要症狀是在噪音環境下無法分辨音源,日常交談時可能出現側聽現象,嚴重者可能影響人際關係或學業表現,其至出現危險訊號時無法分辨,造成安全疑慮。

現今小耳症聽力改善的方法有配戴傳統骨導式助聽器、耳道成形手術及骨導型助聽器植入手術。配戴傳統骨導型助聽器,因必須將助聽器以彈性帶緊貼於頭皮,將聲音透過顱骨振動傳入內耳,造成外觀不良及頭部不適感,通常患者無法長期配戴,影響生活品質。而耳道成形手術為一困難耳科手術,雖其為最具美觀效果,但並非每位患者都適合接受耳道手術,因其有條件限制,且需經由電腦斷層檢查其顳骨發育條件,若其顳骨發育輕微畸形,才考慮開刀;反之,若其嚴重畸型,則不建議開耳道成形手術,可考慮骨導型助聽器植入手術!

目前,在台灣上市植入型骨導式助聽器包括穿皮式骨導助聽器(BAHA巴哈)及新型之皮下骨導助聽器,其適應症在台皆已擴及至5歲以上。穿皮式骨導助聽器(BAHA巴哈)目前已上市30幾年,在全世界已成功植入數萬例。其原理為將耳後部分的皮下組織取出、移除皮囊,將助聽器的「鈦金屬」底座植入病人的頭顱骨,外露部分植入體與外掛助聽器鑲嵌,患側聲音在經過外掛助聽器的擷取處理後,能夠直接地傳遞聲音經由植入底座傳遞至頭顱骨,再傳到內耳而感受到聲音。因其植入體部分曝露於頭皮,需要長期照護,且因台灣氣候潮濕,部分患者術後可能產生植入體周圍皮膚發炎問題。

骨橋 (Bonebridge),為一款全新的皮下植入型骨傳導聽力重建系統。自2012歐盟上市後,於2013年引進台灣。它由兩個部分組成:體內的植入體和體外佩戴的聲音處理器。植入體先透過3D立體模擬定位找尋適當位置植入固定在頭骨內,再將傷口關閉,讓植入體完全覆蓋在頭皮下,術後護理手術部位簡易,不需長期照護。數週後,傷口穩定即可搭配聲音處理器開機使用。體外的聲音處理器僅十元硬幣大小,透過磁鐵與植入體相互吸引固定在頭上,聲音處理器佩戴起來舒適且隱藏性高,操作簡單方便。

針對小耳症聽力治療,本院自2014年底完成第一例後,至今年(2020)九月共完成40例骨橋植入手術,所有案例皆順利完成並於四個星期內開機使用。經中長期追蹤骨橋病人術後聽力,其進步幅度可達30~55分貝,聽力改善可接近正常聽力閾值。因其植入體完全埋於頭骨內,故其傷口照顧容易並無皮膚發炎之現象,病人滿意度極高。回顧骨橋文獻資料,除少數案例皮膚傷口感染外,並無重大併發症報導,故其為一安全性高且能有效改善聽力之手術方案。此外,本科更創新搭配整形外科醫師同步執行外耳人工材料重建與骨橋植入聯合手術,一階段同時完成外耳及聽力重建,減少分開多次手術與麻醉風險,達到整形美觀與聽覺功能一次到位。



雙耳植入人工電子耳可以提升聲源方位辨識,進一步增進噪音環境中的聽辦能力。

 經過兩次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 術後加上密集的聽語復健, 很高興病患逐漸恢復正常的語言溝通能力。@雙耳植入人工電子耳可以提升聲源方位辨識,進一步增進噪音環境中的聽辦能力。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mNfYMo8Zc




人工電子耳手術對極重度聽障患者之聽力重建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術後必須接受密集的聽語訓練才會有顯著的效果!

 人工電子耳手術對極重度聽障患者之聽力重建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然而,術後必須接受密集的聽語訓練才會有顯著的效果!如果沒有家長親友跟患者的積極投入,聽力改善的程度是會大打折扣!多年前曾經幫一位山區的原住民小朋友植入人工電子耳,然而因家庭變故(爸爸入獄,媽媽工作不穩定)


,造成小朋友無法持續聽語復健,術後的聽力改善沒有達到原有的期待,確實令人腕惜!近日聯絡家長要帶小孩定期回診,卻常轉入語音信箱!也許這是他的宿命,我們已經盡力了,願上帝賜福他!

詹凱傑主任醫師門診時間

 https://www.cgmh.org.tw/tw/Services/DoctorInfo/5109

小耳症聽力重建新利器: 皮下植入型骨導助聽器( 骨橋,BONEBRIDGE)

 本文引用個人之前刊登於長庚醫訊第三十七卷第二期 105年2月1日發刊https://www.cgmh.org.tw/cgmn/category_s.asp?id_seq=1601015

         台灣小耳症發生率約有30005000之一,主因是胚胎生長期間 不明原因造成外耳與中耳停止發育,患者出生後除了不等程度外耳畸形外,也因耳道閉鎖或狹窄造成中重度的聽力障礙,尤以雙側為甚,可能造成語言學習困難及學習嚴重落後。而單側患者主要症狀是在噪音環境下無法分辨音源,日常交談時可能出現側聽現象,嚴重者可能影響人際關係或學業表現,其至出現危險訊號時無法分辨,造成安全疑慮。

         現今小耳症聽力改善的方法有配戴傳統骨導式助聽器、耳道成型手術及骨導型助聽器植入手術。配戴傳統骨導型助聽器因必須將助聽器以彈性帶緊貼於頭皮,將聲音透過顱骨振動傳入內耳,造成外觀不良及頭部不適感,通常患者無法長期配戴,影響生活品質,而耳道成形手術為一困難耳科手術,雖其為最具美觀效果,但並非每位患者都適合接受耳道手術,因其有條件限制,需經由CT(電腦斷層)檢查其顳骨發育條件,若其顳骨發育輕微畸形,才考慮開刀,反之,若其嚴重畸型,則不建議開耳道成形手術,可考慮骨導型助聽植入手術!

         目前在台灣上市植入型骨導式助聽器包括穿皮式骨導助聽器 BAHA(巴哈)及新型之皮下骨導助聽器Bonebridge(骨橋)。其適應症在台皆已擴及至五歲以上穿皮式BAHA目前已上市三十幾年在全世界已成功植入數萬例。其原理為將耳後部分的皮下組織取出、移除皮囊,將助聽器的「鈦金屬」底座植入病患的頭顱骨外露部分植入體與外掛助聽器鑲嵌患側聲音在經過外掛助聽器的擷取處理後能夠直接地傳遞聲音經由植入底座頭傳遞至頭顱骨再傳到內耳而感受到聲音。因其植入體部分曝露於頭皮需要長期照護有美觀及皮膚感染之虞!(圖1)


    

         Bonebridge骨橋為一款全新的皮下植入型骨傳導聽力重建系統。自2012全球上市後2014年底已有1000多名成功植入案例。 它由兩個部分組成:體內的植入體和體外佩戴的聲音處理器。植入體通過手術安全地埋植在完好的頭皮下術後護理手術部位簡易不需長期照護 (圖2)。體外的聲音處理器僅十元硬幣大小透過磁鐵與植入體相互吸引固定在頭上,聲音處理器的佩戴美觀舒適使用操作簡單方便(圖3)




          

         針對小耳症聽力治療,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詹凱傑醫師與顱顏外科陳潤茺主任合作已完成數十例骨橋植入手術,術中及術後並無發生併發症,為一安全手術。 經中長期追蹤骨橋病患術後聽力,其進步幅度可達30-55分貝,聽力改善可接近正常聽力閾值。因其植入體完全埋於頭骨內,故其傷口照顧容易並無皮膚發炎之現象,病患滿意度極高,此外,其團隊創新搭配外耳人工材料重建與骨橋植入聯合手術,一階段同時完成外耳及聽力重建,減少分開多次手術與麻醉風險,達到整形美觀與聽覺功能一次到位。

         骨橋的適應症主要考量骨傳導聽力閾值要優於45分貝,除小耳症重建聽力外,其他病症亦可考慮骨橋植入,包括:    

1.  由於長期慢性中耳炎所造成的聽小骨破壞,且一般中耳手術已無法重建聽小骨傳導及回復聽力的病患。

2.  接受放射治療後,導致長期慢性流膿的中耳炎,不適合配戴傳統空氣傳導式助聽器的病患。

3.  由於梅尼爾氏症、突發性耳聾、外傷性或聽神經瘤術後等原因所造成的單側耳耳聾(感音性聽障)的病患。



緬懷洪朝明醫師---我的耳科手術學習之良師益友

 


                                                         詹凱傑 


                                            林口長庚耳鼻喉部 耳科主任  

                                               

                                                

    今年(2019)七月的夏日午後,陪同家人用完午餐後,正打算出門,手機傳來line的鈴聲,螢幕上顯示著是王拔群教授的訊息,而映入眼簾是洪朝明主任的公祭的時間。


   回想今年年初跟方德詠醫師詢問洪主任的手機號碼後,試著打電話跟他請安並向他請教一些耳道重建手術的問題,結果一直無法與其聯絡上。心想也許是自己運氣不好,所以洪主任剛好每次都沒接到電話,因為德詠有告知他不常隨身攜帶手機,可能要多打幾次電話才有機會。想不到今日竟傳來洪主任往生的消息, 心中頓時湧起一陣錯愕與感傷。雖然我非洪主任入門子弟,但過去曾接受洪主任多次指導,對其熱心教學毫無藏私的精神,至今仍感念萬分,於是我立即回覆王教授將準時參加公祭並送他最後一程。


    我與洪主任結緣於2002年台大顳骨解剖研習營,當時洪主任授課主題為’”Tympanoplasty & Mastoidectomy”,洪主任在準備教材上鉅細靡遺(見照片附件),從術前的準備至術中手術注意事項,最後至術後併發症處理,洪主任完全沒有保留地告訴學員很多課本沒提到的細節(眉角)。當時因為還是住院醫師不能完全體會,等到升上主治醫師後才逐漸體會洪主任在課堂上耳提面命的重點,其中,對於反覆耳漏中耳炎一定要探察facial recess附近的病兆並清除, 成為我執行慢性中耳炎手術之必要流程。


    2004年升上主治醫師後,我開始涉獵小耳症聽力重建手術。有一位雙側小耳患者到我門診諮詢穿皮式巴哈(BAHA)手術並安排了手術日期,當時台灣剛引進巴哈植入型助聽器,長庚並無此手術案例。輾轉得知洪主任是當時少數有此手術經驗的醫師,於是私下跟洪主任聯絡請求親自拜訪並請教有關巴哈手術事宜,洪主任當下爽快答應,於是安排我至其診間學習如何照顧巴哈病患術後傷口。門診結束後,洪主任帶我至員工餐廳享用牛排大餐,用餐中他無私地分享巴哈手術經驗與注意事項,並告知歡迎在他手術時間前來跟刀學習。


   得到洪主任的允許後,我利用臨床空檔時間至洪主任手術室觀摩手術,幾次的跟刀學習經驗,讓我見識到洪主任謹慎細膩且要求完美的手術性格。在中耳手術進行皮膚切口與軟組織的處理,他幾乎是以刀及止血鉗等器械(cold instrument)來處理切口或流血問題,而不以電燒迅速止血或劃刀,他解釋說這是可以減少傷口疼痛且避免術後傷口感染。而在鐙骨手術方面,他習慣用耳內切口( endoaural approach) 進入中耳腔處理鐙骨問題,對於當時習慣以耳後切口的我難免產生一些衝擊,洪主任建議我可以參考Ugo Fish的middle ear surgery的書籍。因為台灣人耳道較狹小且彎曲,不適合經耳道( transcanal)作顯微手術,而耳後切口視野最好,但有時因角度關係無法完全看清鐙骨足板 

,需磨較多的scutum才可以辦到。耳內切口的手術路徑跟經耳道路徑是最短的,稍微磨除部分scutum後即可完全直視鐙骨全貌,完成piston置放後,可以取耳道內切口旁的軟組織來填塞oval window,如果耳道或耳膜皮瓣破裂,則可以沿原切口取顳筋膜來修補。此外,他建議施行鐙骨小窗手術時,建議在做小窗之前,先保留砧骨-鐙骨關節的完整,增加施行鐙骨小窗造口時鐙骨的穩定性,以減少漂浮性足板和內耳傷害等併發症。個人十餘年來鐙骨百例手術經驗主要沿用洪主任的做法,雖然吾人後續引進雷射切割鐙骨與改良式完全經耳道途徑(transcanal approach) 鐙骨手術,但,洪主任當初的手術示範對我後續手術的影響仍非常深遠。


   經過多次的跟刀學習,我跟科內吳哲民主任建議邀請洪主任來科內專題演講 分享經驗。經過請示科內長官並得到洪主任首肯後,我親自開車至其長安東路住家接送其至林口參加科內演講。演講內容主要是他多年來中耳手術經驗,洪主任內容準備非常豐富詳實,可以感受到他平常收集案例非常仔細,會後的討論也非常熱絡,大家把握同行間的交流學習機會,針對adhesive otitis media 與 cholesterol granuloma手術治療討論意猶未盡,因為這兩種疾病治療時機與方法,目前仍無共識。


     最後一次跟洪主任見面是在三年前 (2016)國泰醫院所辦的“慢性中耳手術–經典再現”會議。這是由洪主任跟其他國內資深中耳手術的大師共同擔綱主講,包括台大林凱南教授、北榮連江豐副院長、成大趙文元院長、與光田賴仁淙主任。會中所討論有關各種中耳手術的廣度與深度,至今,我仍認為那是我參加過的國內耳科會議中最精彩的一場會議。往年在學會會場見到洪主任,我通常會利用空檔時間跟他討論中耳困難手術案例,他總是滔滔不絕不吝分享他的經驗與建議。在中耳手術會場討論時,總是可以聽到他以中氣十足之音量發表具有建設性的評論,如今的會議討論時間少了他的參與,這無疑是台灣耳科界的一大損失。


    回想與洪主任短暫的相處時間,深覺他是一個實事求是、自我要求甚嚴且處處替病人著想的好醫師。即使常年因健康問題,仍競競業業投入工作開刀服務病人;對於後輩教學不吝給予指導並分享經驗,這種良醫良師的楷模印象將永遠長存在後人心中。有幸接受他指導後輩的我,如今也成為中生代耳科醫師。雖然不時面臨人生挑戰與挫折,心中奮鬥目標不免動搖;但,回想起洪主任的生前的風範,不禁又期勉自己能像其一樣,堅持從事自己有興趣的工作, 持續地勇敢走下去。

   洪主任的仙逝,眾人難免萬分不捨。然而,佛祖已將其接往西方極樂世界,相信他再無任何痛楚,在此,願他永遠安息! 

    


初次開機的喜悅

 對於剛開完人工電子耳的患兒家長,看到孩子隔天初次開機反應聽到聲音的喜悅,應該是最好的聖誕禮物🎁!



聽障小朋友完成雙側人工電子耳術後開口叫爸媽

小朋友進診間後,轉頭向我展示他頭上的新作品,牙牙學語般發出我聽不懂的語言,似乎很滿意媽媽在網上幫他訂購人工耳蝸接受器的可愛貼紙。而媽媽眼角泛著幸福的淚光,述說著小朋友這一年經歷雙側人工耳蝸的植入與不斷的聽語復健辛苦過程,終於開口叫出爸爸和媽媽,我想這應該是媽媽今年最佳的聖誕禮物!(再次感謝爸爸對蔽人的手術信任)


醫藥新聞周刊的報導

 


單側聽損患者接受人工電子耳手術案例

 轉載個人文章: 本文刊登於自由時報 2020-12-24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paper/1421074

植入人工電子耳 單側聽損童獲新聲

林口長庚醫院耳科主任 詹凱傑醫師


小茹5歲時,媽媽發現她接聽電話時常換手改用另一耳聽,在噪音環境下叫她常不回應或答非所問,和小朋友玩捉迷藏時也常左右轉頭找不到音源,這些跡象讓媽媽察覺有異狀而帶來醫院,經一系列聽力檢查確定為單側極重度聽損。

雖先配戴助聽器改善聽力並持續門診追蹤,但升上國中後,助聽器在噪音中的語音辨識和辨位能力仍不足,以致上課學習無法專心,與同學交談時也常被誤會,造成課業明顯落後且嚴重影響人際關係。

媽媽帶小茹到我們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尋求治療方案,經過評估諮詢,同意接受以免剃頭髮微創小傷口植入人工電子耳手術,切口只需3公分,術後搭配外掛一體機型聲音處理器吸附於頭皮接收聲音。經過半年的聽語復健,音源定位與噪音中語音辨識能力明顯提升,學業與社交狀況逐漸改善。

單側性聽損,是指一耳有程度不一(輕度到極重度)的聽力損失,另一耳完全正常;或是一耳聽損達到極重度或全聾,另一耳有程度不一的聽力損失,有些學者將這類型的聽損稱為單側全聾,本案例即屬此類。

學齡單側聽損的發生率約3-6.3%,與聽力正常的手足相比,單側聽損兒童的口語及語言能力較差。單側聽損的成因相當多元,先天性、遺傳性、後天的感染、頭部外傷或其他因素都有可能。

單側聽損者最常遇到的困擾有三:一、無法正確地分辨音源,可能會無法分辨安全訊號而發生危險;二、患側耳無法聽見聲音會造成轉頭側聽現象;三、在吵雜環境下不易明確辨識出語音。而單側性聽損的兒童還會因為長期的聽覺剝奪,影響到中樞大腦的重塑性,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學業與社交上的困難。

治療單側聽損,屬輕中度者可選擇配戴適合之助聽器來改善聽力,若是極重度全聾者,人工電子耳是目前唯一能夠「修復」雙耳聆聽的輔具介入策略,能大幅改善單側聽損者的聲源辨位、噪音中聽取和生活品質。

兒童單側聽損問題很容易被忽視,由於有一耳正常,大部分患兒的生活跟語言學習看不出明顯偏差,因此常被認為不需要積極處理。但隨著年紀增加,課業與社交上需要,開始出現適應不良的問題。因此家長平常應多注意孩童聽力表現,一旦發現異常就要盡早就醫診斷並積極治療介入,讓聽損孩童沒有遺憾的人生。

圖說:

◎圖一 免剃頭法微創切口( 3公分)植入人工電子耳

◎圖二 術後搭配外掛一體機型聲音處理器吸附於頭皮接收聲音